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
建功立业的梦想,飞逝而去的年华,留给辛弃疾的除了英雄的高歌,壮士的绝唱,还有那深深的痛苦。锥心之痛,让英雄不禁流下了泪水: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
揾英雄泪啊,揾英雄泪,为何英雄总是要流泪?
南宋从年康王赵构在商丘称帝到年陆秀夫在崖山背负最后一个皇帝赵昺投海,共年的历史。宋度宗贤淳十年七月,忽必烈下令元军分兵进击,三路合围临安。南宋朝廷大小官员作鸟兽散,各奔前程。患难见忠贞,祸乱见良将,文天祥变卖家产,到达临安,起兵勤王。一到临安,文天祥就面见宋恭帝赵显和太皇太后谢道清,反对萎缩投降,主张分兵抗敌,并严整军事,以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文天祥积极抗敌,却被一纸诏书令其到元营议和。宋恭宗德佑二年,正在元营议和的文天祥突然被元兵拘了起来,原来,太皇太后谢道清、宋恭帝赵显在丞相陈宜中的建议下向元兵无条件投降了。元人重演了金人的伎俩,将南宋皇室所有人统统押解燕京。文天祥被拘两月,在真州逃了出来。七月在南剑州再举抗战大旗,不久兵败,两个儿子被俘后被杀。年,文天祥和陆秀夫拥立赵昺为帝,并在广东福建一带坚持抗元。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服毒未死,旋即被押解燕京。
文天祥被俘后,他的朋友王炎午在他被押往燕京的途中,张贴了数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敦促他舍身取义,保全大节。文天祥也想到了死,五坡岭被俘,即吞下了二两“脑子”,昏迷良久,未死;被俘后见到元军元帅张弘范,踊跃请死,而张弘范待其如客,未死;押解途中,绝食八天,未死。这是历史安排的。如果文天祥在四十三岁被俘后就杀身成仁,那么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就多了一个仁人志士,却少了一个光耀千秋万代的大英雄。文天祥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历史让他出生,除了让他去完成力保大宋不灭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外,还要他用自己的生命去诠释两个字——英雄。可以说,文天祥被俘的四年,是中华民族英雄气概坚贞气节浓缩的四年。这四年,有史以来所有英雄气节都聚集在他的身上;这四年,自此之后所有的民族大义都被他映照。
从广州到燕京,文天祥走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是悲恨和屈辱的一年,也是文天祥人生辉煌灿烂的一年。一路押解,文天祥一路高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大庾岭:“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到南京,文天祥在这里呆了七十二天,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在金陵迸发了。见“山势犹盘礴”,却“江流已变更”,看“俯仰干戈迹”,叹“英雄遗算晚”。大好山河啊,大好山河,我却没能守住你。此去一别,再见已是梦中,“从今别却江南路”,就让我“化作啼鹃带血归”吧!路过平原,文天祥想起了曾在这里战斗过的颜真卿:“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文天祥不也和颜真卿一样吗?公死于今七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忠精赫赫啊,忠精赫赫,忠精赫赫文天祥。
文天祥在燕京被押三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在北京菜市口就义。文天祥留词十一首(《全宋词》另收存目词十首),大部分是被押时作,最让人拍案击节喟然长叹的当然是那两首《满江红》。与宋度宗同时被押解的有一个叫王清惠的宫女,昭仪位,在北行途中经汴京夷山,题《满江红》一首于驿壁,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不贰之志。文天祥“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借美人寓己之忠贞: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銮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沧桑更变,有人弹冠新朝,就像一条狗又有了新的主人,开始又一番的摇尾乞怜。文天祥呢?中天皓月,精忠不贰。文天祥言犹未尽,顾又再言,《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一首词用了七个典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洁身自爱,坚守节操。忠诚二字,因有了文天祥的注释而磅礴浩然。
文天祥被押四年,还有比他更有理由崩溃的人吗?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令其下跪,天祥不跪,兵丁用力向下压他双膝,文天祥一屁股坐在地上,也没有屈膝。忽必烈亲自劝降,并许以丞相位,文天祥说:“天祥为宋状元丞相,岂有事二姓之理?”面对强暴,面对诱惑,文天祥毫不动摇。这些还都不是最让他悲伤的,让他最悲伤的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来自亲人,儿子被杀,妻女被俘,好友卖国,弟弟变节,连他忠心耿耿效忠的皇上都劝他投降。文天祥没有,文天祥还是没有动摇,矢志不移,坚贞不屈。
为了消磨文天祥的意志,元朝君臣想起了长期囚禁一招,在一间小房里,“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本以为这样可以消磨文天祥,谁能想到,文天祥不但没有消磨,从这间小屋里还飞出了中华民族最有血性的声音——《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竭忠竭义,全德全仁,一腔忠愤,满腔碧血,文天祥就是这样诠释英雄的涵义的。英雄会赢得所有人的敬佩,包括他的敌人。元军元帅张弘范俘虏了文天祥,见到他却不禁称赞:“好人好诗”;杀文天祥时,行刑士兵对他口呼“丞相”;杀了文天祥,忽必烈自己也耿耿于怀,说:“文丞相好男子”;几年后,忽必烈想起文天祥,还在感叹:“是好人也。”
光阴荏苒,大浪淘沙,我们这个民族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几千年了,沿着历史的足迹,如果你作一次时空旅行,这一路,你会看到多少猎猎作响的战旗?听到多少慷慨激昂的悲歌?经过多少掩埋忠骨的青山?拜谒多少鲜血书写的丰碑?多少叱咤一时的英雄豪杰或许都已寂寥无声,但总有一些鲜血我们不能抹去,总有一些牺牲我们不能忘记,总有一块丰碑任风吹浪打时光磨砺也不能消磨它的光彩,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个星球上存在一天,这块碑就会在我们的灵魂中伫立一天。
英雄啊,这个满腹经书满腔热血剑指连营马踏沙场却又伫立寒风仰天长喟哀声动地泪雨倾盆的名字,那些永远挂在我们民族的高空烁烁发光的名字,日月要在你的生命中摄取多少光华?历史要从你的精神里吸收多少钙质?
茫茫苍天,莽莽大地,让我们记住那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名字吧,为了我们的历史多一些丰碑,为了我们的民族少一些伤疤。
红树林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