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泪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 泪囊炎饮食 >> 五脏生理机能及相应症状1
此文为本人学习中医过程之笔记,作为交流及个人留档使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五脏化液,指五脏气化过程中淖注于其外窍的液体。
脾之液化为涎,其中出于口,自能流出者为涎,为脾液。盖因脾开窍于口也。
肾之液化为唾,出于牙缝,必须吐唾而出者为唾,为肾液,盖因肾主骨,而齿为骨之余也。
心之液化为汗,系因汗乃血中津液变化,心主血而血汗同源;
肺之液化为涕,则因鼻为肺窍而涕出于鼻,
肝之液化为泪,同样,因眼为肝之开窍而出泪,故泪为肝之液。
?汗、涕、泪、涎、唾的分泌,一般是生理性的,起着调节津液代谢及润泽、保护窍道的作用。在病变时,内脏的寒热虚实可影响五液发生量和质的变化,这些病理变化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可作为辨证的依据;而五官或五液的病变,也可通过调理五脏来治疗。
“心为汗”临床上心气虚或心阳虚证,多见自汗或动则气喘汗出;心阴虚或心火内扰每致盗汗或多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珠、如油是心阳虚衰欲脱的表现,可见汗证既反映心的阴阳虚实,也说明异常的汗出加剧了心气和心血的耗损。
肺主气,开窍于鼻,故肺为涕。肺经外感风寒暑燥诸邪或肺脏气阴内伤多反映在涕的变化,诸如清涕、黄浊涕,或不闻香臭,或干涸无涕,或动辄频频喷嚏、稀涕流涎等。
肝开窍于目,故肝为泪,两目畏光流泪多眵,属肝经风热;急性青光眼的目赤流泪。多属肝经郁热或肝火亢盛;慢性泪囊炎之迎风流泪,亦与肝经虚寒有关;肝阴亏损或肝血不足,常致两目干涩无泪。
脾为涎,故脾胃健旺则口中和而食饮知味;脾虚湿停则涎液清稀、口淡泛恶;脾燥胃热则口干少涎。
肾为唾,是因足少阴经上循喉咙而挟舌本,故肾水充则津液足,口咽得以滋润;肾阴亏损而虚火上炎,每见咽干喉涸,唾液中有腥咸异味;肾阳虚则寒水上泛,每觉口中清冷,老年人肾气虚常有白沫唾之不停的症状。
五脏之气失调后所发生的病变:
心气失调则嗳气;肺气失调则咳嗽;肝气失调则多言:脾气失调则吞酸。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