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泪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 泪囊炎饮食 >> 史诗级灾难片开学即将上映,做好这4件
图片来源:网络
亲爱的宝爸宝妈们,亲爱的观众朋友们!离别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共同欣赏一年一度的“苦情”大戏:开学!
图片来源:站酷网
依小恩的经验,每逢入园,宝爸妈们的心路历程都是这样的:
理想中的娃入园:背上小书包,牵着老师手,微笑说拜拜,然后融入集体生活,走上人生巅峰……
现实中的娃入园:“妈妈别走”“我要回家”……娃抱大腿、伸小手,和爸妈难分难舍,哭作一团……
娃成长的一大步,怎么能栽在“分离焦虑”上!
01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情绪体验。特指当孩子面对与妈妈或者主要照看者分离时,所体验到的一种痛苦焦虑的情绪。
图片来源:站酷网
孩子6~8个月左右时,会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分离焦虑,18个月时达到高峰,之后会一直持续并逐渐减少直到3岁。
3岁后,当孩子面临一些新的环境或压力时,才会激发出他们的分离焦虑。比如:要去上幼儿园。
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把孩子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上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到妈妈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相信很多妈妈,都正在亲身体验着。
02
为啥会出现“分离焦虑”?
从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宝贝的安全感受到挑战,对于比较敏感的宝贝而言,更是一次痛苦的适应过程,需要建立对老师和新环境的信任感。
图片来源:站酷网
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妈妈虽然一再说明,宝贝还是不能理解这种转变,往往会产生“妈妈不要我了”的悲观想法。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空间环境变了、关系变了,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孩子有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主要为以下三点:
◆大环境的变化、空间的变化;
◆生活习惯、规律的变化;
◆照顾者与婴幼儿的链接、互动方式的改变,也就是我们与幼儿的关系的变化。
孩子有分离焦虑很正常,美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每隔15分钟就会找一次亲密看护人。
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本能:和妈妈分离达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后,就需要重新回到妈妈身边,汲取安全感。
当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从过去可以随时回到亲人怀抱的习惯,突然变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状态,这样巨大的变化,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分离就会产生焦虑。
03
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图片来源:站酷网
虽然孩子会慢慢适应新的环境,但当看到孩子入园前焦虑忐忑,又稍有期待的样子,家长们总是很担心。
怎么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入园前渐进式练习分离
入园前家长和孩子练习短暂的分离,逐步增加分离的时间。父母可以选择出去一会,先告诉孩子自己会去哪,什么时候回来。
例如: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需要出门半个小时买东西,肯定会回来;或者有条件带孩子去上亲子课,先陪伴一会儿,后面让孩子独自上课。
分离期,鼓励孩子自由游戏
有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娃送进托班/幼儿园,看不到妈妈后,通常会沉迷于扔玩具、丢积木等游戏。
从心理学的角度考量,这是他们克服分离焦虑的一种自发性游戏。
“扔东西”象征着妈妈离开,把东西捡回来,象征着妈妈回来。两者的区别在于,妈妈的离开不由得宝宝掌控,但玩具可以。
图片来源:站酷网
在游戏中,宝宝会获得一种“掌控感”,进而变得快乐,这是他克服“分离焦虑”的自发方式。
家长的“心理断乳”
我们把入园称为“心理断乳”的一个仪式,要注意的是,不仅是宝宝,很多家长也需要心理断乳。
要知道,我们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独立,而不是把他们留在身边,别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宝宝。
◆不给孩子过多负面暗示
不问类似:“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对你好不好?”这样的负面问题,使宝宝产生抵触心理。
可以多问:“今天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老师带你们做了什么游戏?”强化宝宝在学校的美好回忆。
◆不用学校吓唬孩子
“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学校!”这样的话会增加宝宝对学校的恐惧,学校应该是一个美好有趣的地方。
图片来源:站酷网
◆不在送入园后,徘徊观察
迟迟不走或躲在角落观察,会让宝宝觉得只要再哭一会,爸爸妈妈就会把我接走!
要相信老师,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处理宝宝情绪,并把宝宝照顾好!
家庭中的高质量陪伴
刚入园期间,放学后妈妈可以多陪陪孩子,与孩子多一些身体接触和抚慰。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与他做游戏,一起亲子共读,多向孩子他表达你的爱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ivudw.com//mjccwh/12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