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天气忽冷忽热的,偶尔热得人想脱了棉衣穿了短袖一如炎夏一般,风也暖暖的人身上也燥燥的,偶尔冷的人想再穿一层棉衣裹得厚厚的一如寒冬一样,风也如刀割般让人带上帽子侧着身走路。丰子恺先生也这样讲道春天“一日之内,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
前天刮了整一天呼啸的大风,晚上电话女儿她已冷的躲进了被窝,可仔细思来确实是东风不来西风不去春天怎能暖和起来呢?记得去年这时候接到南昌一友人的电话相邀便兴致勃勃去了南昌,期间离开南昌两年多了接到邀请心里有些小惬意,去时适逢细雨绵绵却不觉得湿寒,涌上心头的反复咀嚼的倒是“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情绪此时天”吧。
近读钱穆先生《中国历史研究法》有一段文字,颇有戚戚之感:“中国传统学术每喜欢评论人物,把人类分等第,如圣人、贤人、君子、小人等,此种皆自其心性修养与人格德性所到达之境界来分。即如三国时代曹操与诸葛亮,我们对此两人之评价,亦多不专注重在其事业上,亦不专注重在其文章学问上,主要乃自此两人之内心境界与德性学养作评判。此等评判标准,即是中国学术大传统之主要精神所在。诸葛亮六出祁山,在功业上并无大成就,然其对领袖之忠贞,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仁心诚意,则备受后人崇拜。当其高卧陇中时,抱膝长吟,自比管、乐。然又只愿‘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待刘先主三顾草庐,始许出膺艰巨。此等出处大节,更受后人仰敬。至于曹操,他曾对人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别人评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尽管他能横槊赋诗,不愧为一代文豪,又其政治、军事各方面所表现,固能睥睨一世,高出辈流,但他还是备受后世之讥嘲与轻视。此等处,莫看作无关学术。有志研究中国学术者,必当先从此等处着眼。”我非常赞同钱穆先生的真知灼见,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对人物的评价多是“内心境界与德性学养”而非事功,我们国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准绳钱先生一言概之。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秦始皇立下盖世奇功开华夏一统模范,可谓不可一世,可“暴君”之名难辞;那个一脸小人得志“某业所就,孰与仲多?”的刘季建立煌煌大汉傲视群雄,“无赖”之气也难洗;霸王项季倒是被逼得英雄困途“乌江自刎”,却被司马公列入“本纪”享受帝王尊崇;司马公慷慨直陈蒙遭李陵之祸受尽宫刑之辱,一本《太史公书》“重如泰山”而彪炳千秋;安汉公王居君一生“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周公再世",却难免身首异处“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之祸,白乐天一首“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将人心沟壑几字道完;……“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的车轮碾压到了大明,那个“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的崇祯皇帝倒是有些气节“国君死社稷”悲怆吊死煤山以酬天下;到了王朝终结者宣统皇帝却苟延残喘卖国求生,最后终于褪色为平民也算天可怜的饶了小命;那个民国豪情干云"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风流倜傥的汪兆铭上演了刺杀摄政王载沣,令颓败散沙的朝野举国一震,可跑着跑着也跑偏了终难掩名利的诱惑,背了“汉奸”的华丽外衣受尽折磨末了撒手归西;聪明用尽“全能特务,够称得上大师”的顾顺章、“节操还不如个妓女”的向忠发,在位的时候何等叱咤风云,一旦时衰便卖主求荣永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历历数来曾经的事功何足论哉?何足道哉?
一次,和一些纪委的友人交流,谈到了那些被调查的人那些被揪出的肮脏的“事功”,闲谈时是那么令人不屑。那一些人的自作聪明负隅顽抗以及一旦攻破悔罪莫及的情景,一幕幕上演令人呕吐反胃。对面看来,也不由得不使人顿生慨叹:这些人奋斗一生真的是为了身陷囹圄吗?这些人是真的十恶不赦吗?是真的情愿犯罪吗?是真的不知道后果吗?那个侥幸真的侥幸吗?人格为什么在名利美色当前这么猥琐低小呢?
“炎老师,上课时您给我们讲的文天祥的《正气歌》,确实有警示作用,也很振奋人心。”一位一脸沧桑的中年人。
“我也是想到要给咱们授课,重新再学习了《正气歌》,这一次也是通篇讲授了一下,同时也是讲给自己听的,我做小男人也很久了。”我惭愧的答道。
“是的,我们都做小男人很久了,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被审查者,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这种状态呢?”一个年长者低沉沉的说。
“是的,要养成天地正气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呀!”一位小年轻。
“《正气歌》,我也是只知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背不下来,字还没认全呢,哈哈。”一位90后,头发挺潮的。
“感谢老天给我放在了一个清水衙门,不然我可能也抵御不了诱惑”,一个小伙子,貌似刚毕业的学生羞羞的说道。
“多亏炎老师教授我们。”一位优雅的中年女士。
实在的,《正气歌》我也是要备课了才详细地研读了一次,这些文字倏而从尘封的书架上穿透历史烟雾,带着一股浩然正气如东风吹散西风一样呼啸而来,让我为之不寒而竖战栗不已,苟且猥琐狭隘偏执的自己在文丞相凛然正气之前变得体无完肤苍白无力一地鸡毛轰然倒塌。
借着清明时节,我们一起再次呼吸这天地正气: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想那文丞相在国破山河大厦将倾的时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国已破矣,徒死无益之时是时胸中沛塞是何等的冲天气概,被囚三年各种利诱威逼始终坚白如玉不为所动是何等的凛然无畏,我辈小可之境界又怎能测度文丞相之深渊胸襟?在决绝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丞相在刑场向南拜祭后,率然挥毫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绝命辞引颈从容就义,一魂辄登仙界。大宋都没了,一人赴义有何事功,崖山陆秀夫抱小主子携十万人殉国又有何事功?但正是这貌似无益之举却能激励无数的华夏儿女以为精神砥柱万古依怙,以之为定标北斗,千百年来历朝仁人志士每读到此节都会感慨涕泣,不能自己。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小人物”的太史兄弟正气直笔为真相不惧杀戮,只“崔杼弑其君”五个字就让崔杼胆寒战栗;太史董狐也是五个字“赵盾弑其君”被圣人孔子称为“良史”,千古铜范。“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危难之中严颜老将一句“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折服“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的五虎上将三将军猛张飞;晋侍中嵇绍在皇室狗咬狗内乱中用血肉之躯遮住痴呆的惠帝殉难,惠帝傻则傻也也知道对着血衣垂泣“此嵇侍中血,勿去!”,无缚鸡之力却临危不惧尽到了臣子的忠义,就算是愚忠也让人钦佩肃然……《正气歌》文中忠义之人壁立万仞,临危时节所坦露的气概直刺长虹都让人高山仰止!死得其所与否?孟子所谓“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一语定案,死得明白,值了!……事功失败的“小人物”,其精神魂魄却能廓清乾坤荡涤阴霾,撑起一片蓝天。后来文治武功的康熙大帝批读《正气歌》时也不禁扼腕:“斯篇出于至性,慷慨凄恻。朕每于披读之际,不觉泪下数行,其忠君忧国之诚,洵足以弥宇宙而贯金石。”天地正气,贯古贯今!
比之于大明“安内攘外,端赖重臣。吴天不吊,折我股肱”的洪承畴,皇帝崇祯还在哭天喊地的祭祀呢,那边洪承畴已倒头皇太极“真命世之主也!”了,这一出闹剧吊死了大明朝,洪承畴自己也吊死了自己,被永久地记载在《清史列传·贰臣传甲编》。据载,洪承畴的最后岁月笼罩在屈辱和尴尬之中。他降清后曾回乡省亲,在泉州建造府第。洪府落成后,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就是洪承畴的母亲和弟弟都拒绝入住。弟弟痛感国家灭亡、兄长投敌、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携母亲避居船上,泛江隐居。其弟之气概颇有“不食周黍”伯夷叔齐之风。最为尴尬的是洪承畴既受到明朝遗民的排斥,也没被清廷所真正接受,效力20年,众叛亲离,郁郁而终。
苏联要解体了,一时胜利的接任者和已经失败的在任者通话没用5分钟,便终结一个曾经伟大的时代。接任者叶利钦在电话中直接告诉在任者戈尔巴乔夫:“苏联已经解体了,你必须辞职!”令“胜者为王”的叶利钦没想到“败者为寇”的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困兽犹斗的反对,没有为苏联人民为之奋斗赖以生存倚重的国家做最后的挣扎抵抗,却与叶利钦提出他退休后的待遇问题,退休金给多少?住的别墅用的汽车及秘书警卫等如何?芝麻粒大的事都向叶利钦提出要求。叶利钦没想到戈尔巴乔夫在此刻关乎国家命运之际居然提出这样的要求,他既恼火又对戈尔巴乔夫更加鄙视看不起了。叶利钦在电话中冲着戈尔巴乔夫大喊:“国家命运商谈之际,你戈尔巴乔夫却提出这样问题……!”曾经泱泱大国笑傲世界的领导人其又如何呢?在穷途末路的时候,连我们的崇祯皇帝都不如,只落得个哈哈笑柄而已!
中华民族央央忠贞之士森罗,可谓是民族的精魂。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谭嗣同的“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林觉民的“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与文丞相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体如日月同辉群星灿烂光照后世。
“中国传统学术每喜欢评论人物……亦多不专注重在其事业上,亦不专注重在其文章学问上,主要乃自此两人之内心境界与德性学养作评判。此等评判标准,即是中国学术大传统之主要精神所在。”钱穆先生微言大义是为的据。钱先生一生著述等身,也在践行着他自己的认知,无愧一代宗师之称。
天地没有人类的活动照旧万物更生,"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站在高处望着窗外悄悄绽放的花树,我默默反复吟诵着马一浮先生的诗句:“大地本来无寸土,现前何法可当情。寒岩古木忘缘住,万水千山任意行。雁去雁来非有迹,花开花落总无生。藤萝一觉安然足,谁见浮云点太清。”
-04-0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