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小婴儿呱呱落地之后,开始与这个世界有了第一类接触,它运用它与生俱来的感官发掘它周遭一切新鲜的事物,忙得不亦乐呼。视觉的发展,可以说是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了。然而,孩童由出生至两三岁或更大的年纪,由于认知及表达上的不足,很难自行发现他们的眼部疾病,因此须借父母的观察及警觉来提早诊断。

婴幼儿眼部疾病如同大人,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临床上常见的小儿眼疾包括早产儿网膜症、泪管阻塞、结膜炎(包括急性及过敏性结膜炎)、斜视及弱视。也有少数不幸的孩子因先天遗传或突变因素罹患白内障、青光眼、眼睑下垂或视网膜母细胞癌等眼组织异常。虽然目前医疗技术发达,大大提高眼疾治疗的机率,但仍须即时诊断,以免延误治疗时机。一般而言,父母或照顾者是第一位发觉孩子眼睛异常的人,而何时应该提高警觉呢?以下提出一些建议。

视力不佳打从婴儿出生后与光线接触的那一刹那,它的视觉才开始发育。新生儿的视力会在短短三个月之内由原有的光感发育至0.2左右。因此,在三个月之前,眼球并无法固视,而是不自主地四处转动,因此常被误以为是斜视。然而,在三个月之后,若眼球仍无法跟随物体或仍有斜视外观,便必须追根究底,请教医师查原因了。四个月至一岁之间,症状会逐渐明显,若发现病患偏爱注视强光,用手戳弄眼睛,眼球震颤,或玩玩具时拿得很近,代表视力极差,须尽快就医。

斜颈所谓「斜颈」是个笼统的名称,许多人误以为斜颈表示问题出在颈部,是颈部肌肉不协调所造成,然而往往在颈部手术或复健之后仍无法改善。事实上,视觉上的不协调,例如垂直斜视所引起的两眼影像差异,也可造成头部适应性偏斜。由于幼儿的立体感一般在出生后三至四个月时开始发育,因此有些较机灵的小孩在这个年纪便可被查出一些蛛丝马迹。后天性垂直斜视最常源自于第四对脑神经受创所造成的上斜肌麻痺,一般有自动复原的可能性。除了垂直斜视以外,单眼弱视也是造成小朋友看东西姿势不正的原因之一。

弱视弱视俗称「懒惰眼」,也就是眼睛内部构造虽无任何异常,但眼镜矫正后视力却无法达到0.8以上。单眼弱视可因双眼屈光程度不等、斜视或白内障所造成。当单眼视力较差时,小朋友会将头转向弱视眼那侧,而双眼斜向另侧用好眼注视目标。弱视绝大多数是可以治疗的,但治疗效果和开始治疗的时间早与否有绝对的关联,多数早期发现的病人在治疗后皆可痊愈。反之,若开始的时间超过八岁,疗效就相差甚远。

斜视大约百分之二的小孩患有斜视,因此在临床上,斜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族群。然而大多数斜视发生的时间在二至三岁,因此,斜视的孩子鲜少在一岁之前被确定诊断。反而在门诊最常见到的病人是经由祖父母,亲戚或甚至是左邻右舍诊断为「斗鸡眼」而被带来求诊。乍看之下似乎有「内斜视」,内侧眼白较外侧眼白少得多,但仔细检查后不难发现其眼位事实上是正的。而内斜的假象是由较宽且塌的鼻梁,加上两眼之间的眦皮长得较宽造成。

这种现象在孩子稍大时便会自动消失,心急的父母不妨在家中用广角手电筒照射孩子的眼晴,此时可看到角膜有反射光点,如果两个光点同时落在瞳孔中心,大可不必担心。另外也可利用正面照片观察角膜反射的红点或白点,如果其中一眼光点在瞳孔中心,而另一眼的光点落在瞳孔的内侧或外,那就必须尽速求医了。斜视可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最常见的类型,外斜视次之。内斜视囊括的范围很大,由于治疗方式因著致病原因而异,因此内斜视的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先天性内斜视是斜视中较早被发现的一类,一般在出生后六个月内发生。这类斜视一般角度很大(大于40度稜镜角度),因此不易被忽视,事实上它在普查统计中仅佔比率0.1%至1%不等。最常见的内斜视原因是调节性内斜视。这类内斜视主要是因高度远视造成的,发生年龄在二至三岁。治疗方式是点散瞳剂或配戴老花眼镜,使其无法调节。但一般在如此治疗后仍会有剩馀内斜视的存在,在矫正半年后的剩馀角度则可用手术予以治疗。

外斜视俗称「脱窗」,给人的感觉莫过于是不知该如何和他作眼接触。因为角度如果不大,实在分不出他是在用那双眼看著你。外斜视以间歇性为最多,大部份初诊时多在三至六岁,家长主诉小孩不专心时一双眼会「飘出去」,但此时若唤其注意,眼位又会恢复正位。随着年纪的增加,外斜的时间会越来越频繁。此时除了外斜,还会出现视力模糊、调视疲劳、怕光等现象。待时间更久,外斜角度越来越大,间歇性也就变为固定性外斜视了。

间歇性外斜视的病人由于在双眼视觉发展(包括立体感)阶段中大部份时间为双眼共视的情况,因此立体感的机能是保存的,即使长大后变成固定性外斜视时,无法立体视,但经开刀后,立体感大多能恢复,因此间歇性外斜视,在幼童时期不一定须要及早开刀矫正,可等角度稳定后再开刀也不迟。

反之,如果是先天固定性外斜视,或是原本为间歇性,但很小便消失了,那就应考虑及早开刀,免得立体感发育受阻。斜视手术并不复杂,但由于小儿病患合作度不高,在术前角度上的定夺反而是斜视最困难的一环,加上不在少数之病人在术后一段时间之后会因各种因素产生续发性斜视。因此术后的追踪与追加治疗,更是一门艺术。并随视力矫正及弱视治疗,多数病人都终究能「改斜归正」!红眼睛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结膜炎。但一般婴幼儿不出门,又不常接触外人,为何会受到感染呢?(这是父母或照顾者最常提出的问题)。

不是所有急性结膜炎都是直接传染的,事实上,大部分是经由手或衣料间接传染的。除了新生儿经产道感染多以细菌为病源以外,大多数幼儿性结膜炎是由病毒感染而来。若不经治疗,有少数患者会因所谓的「伪膜」引发永久性结膜疤痕导致倒睫毛,另外有感染角膜的可能性,因此呼吁家长若发现孩子红眼超过两天并且有逐渐恶化的现象,不要拖延治疗。

过敏性结膜炎常伴随鼻炎,偶而也会有气喘或皮肤过敏的历史,可借以鉴别诊断。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除了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之外,还要减少自体过敏反应,因此时常须借重类固醇。然而只要使用得当,并配合门诊眼压及视神经的追踪,可将孩子的不适降到最低。揉眼睛除了痒(结膜炎)及眼手反射(视力不佳)以外,异物感也是造成患者揉眼睛的主要原因。泪管不通併泪囊发炎导致脓液倒流及倒睫毛磨擦角膜导致角膜破损都是非常不舒服的感觉。

前者好发于婴幼儿约三至七个月大,初时症状可能仅限于溢泪,但经患者反覆搓揉眼部引入细菌于泪囊繁生,此时于内眼角挤压时,会有脓样物流出来。初期可配合按摩及抗生素眼药水治疗,绝大部分的泪囊炎可以痊癒。但如果于九个月大时仍无法改善,则须由眼科医师施行泪管通条术。

婴幼儿的倒睫大部分源自于下眼睑环眼肌肉过度发达,而一般幼儿不会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但少数儿童会因某些原因揉眼导致角膜破损,视严重程度有些则须借助手术方式来缓解。

來源:医院

作者:眼科主治医师庄怡群

“向日葵健康网”儿科、居家护理、肿瘤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听力障碍等。

“向日葵健康网”台湾专家:来自于台医院。

★如有其他咨询需求,敬请来电

☆-//

足不出户,尽享名医,%的台湾好大夫!

官方网站:







































北京治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ivudw.com//mjcczl/62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