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公益帮扶 http://m.39.net/news/a_5478875.html

足临泣为经穴名(Zulínqì)。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原名临泣。《圣济总录》始名足临泣。属足少阳胆经。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的输穴,五行属木;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足:足部;临:治理;泣:泪水,目之所出。穴在足部,善治眼疾,故名。

足临泣。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

胆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在本穴的变化不光是化雨冷降,时亦有部分水湿云气向外传输,本穴为胆经水湿风气的向外输出之处,故为胆经俞穴。

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除在本穴化雨冷降外,同时亦向外部输出,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

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与带脉穴气血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相同,气血特性相同,故为足少阳带脉穴之会。

足临泣位于足背,第四、五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五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功能:运化风气,冷降水湿,足临泣有清泄肝胆,通调带脉,舒肝熄风,化痰消肿的作用。

主治:足临泣主治胁肋痛,目眩,偏头痛,目外眦痛,乳痈,疟疾,月经不调,足跗肿痛等。

足临泣穴配三阴交穴治痹证;

足临泣穴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月事不利;

足临泣穴配丘墟穴、解溪穴、昆仑穴,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肿痛。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点,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趾端放散;

三棱针点刺出血。

艾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现代多用足临泣治疗结膜炎、泪囊炎、乳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颈淋巴结结核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vudw.com//mjccby/12251.html
------分隔线----------------------------